前言
感染性皮膚病(infectious skin diseases)是由病原體侵入皮膚引起的疾病。感染性皮膚病的病原體大部分直接由皮膚破損處或經(jīng)呼吸道傳染。目前常用的感染性皮膚病動物模型包括皰疹病毒、真菌以及麻風模型。
皮膚是人類真菌入侵的主要器官,當限于皮膚感染時,只位于1~2mm表淺部位,皮膚淺部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表皮癬菌屬、小孢子菌屬、毛癬菌屬等。豚鼠對皮膚癬菌有易感性,是皮膚淺部真菌感染常用實驗動物,亦可用家兔。
部分造模方法
使用動物:家兔
【造模機制】:
實驗所用菌種應選用來源于醫(yī)學真菌保存單位保存及確認的標準菌株或經(jīng)鑒定的臨床分離株。實驗前應先作定性和定量的體外抗真菌藥效試驗,以確定能抑制和殺滅真菌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通常在軀干背部側面皮膚脫毛后用砂紙擦破皮膚,接種1×107個真菌細胞或事先測定的感染量,一般感染5~6天出現(xiàn)病癥。經(jīng)局部或口服給藥后,療效以皮損變化、真菌鏡檢及培養(yǎng)結果來判斷。
【模型特點】:
本模型與臨床的符合程度較高。
【模型的評估和應用】:
用于體內評價抗真菌藥展部或系統(tǒng)給藥的藥效。
參考文獻:
1.王建釗,王英,顧軍,等.深部克柔念珠菌感染豚鼠模型的建立及致病性初步研究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 33 (6):331-333
2.李文忠現(xiàn)代麻風病學. 上海:上??茖W出版社,2006
3.施新猷.現(xiàn)代醫(yī)學實驗動物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
4.Majima T, Masui S, Uchida K,et al. A novel mycological analysis valuable for evaluating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ntimycotics against experimental dermalophytosis in guinea pigs. Mycoses, 2005,48 (2):108-113